188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碳中和动态 > 正文

梅德文:中国碳中和与碳市场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

媒体:腾讯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3/2/15 10:15:11

演讲者梅德文系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系梅德文在由《风能》杂志主办的首届新能源资产管理大会上的演讲,刊于2月10日搜狐网。

总之,中国碳中和与碳市场“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对策绿色金融”。

本文字数约50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国际自愿碳市场发展趋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上千名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因为过度消耗以煤、油、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加剧了温室效应,改变了大气结构,导致了气候变化。如果不对此加以应对,将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国际社会从20世纪末开始,就推进了碳市场的相关工作。

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制度工具。应对气候变化有两种手段:一是减少化石能源排放,二是增汇。其中,减排手段可分为新能源替代和提高能源效率,都需要通过碳交易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优化配置。2005年,欧盟碳交易市场启动,到今年已经17年了。如果从世界上第一个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启动算起,至今差不多20年。到2021年,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约为7600亿欧元。其中,欧盟为6800亿欧元,占比90%以上。2021年,欧盟的碳交易平均价格是56欧元/吨,曾经一度超过90欧元/吨。

碳市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产物,是由两方面市场构成的:一是针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强制减排市场。在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交易系统由上海运营,登记系统由湖北运营,目前只纳入了发电行业,未来其他七个能源密集型行业也将会被纳入进来,以敦促其开展强制碳减排工作;二是针对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低排放、零排放类项目,以及林业碳汇等负碳类项目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而设立的激励机制,国际社会创新性地设计出的一个市场体系,就是自愿碳市场。

目前,自愿碳市场与强制碳市场相比,其规模较小。据TSVCM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愿碳市场的规模估值约为300亿~500亿美元。也有专家认为这项数据预估值过低,在2030年中国实现碳达峰时,国际自愿碳市场规模有可能会达到1000亿美元。

国际自愿碳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碳市场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一是国际性。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产物,应对气候变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全球时空一致性,或全球时空均一性。在全球任何地方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二是市场性或金融性。它是一种市场机制,是金融手段。将两个特点合起来,碳市场应该是一个国际市场机制或国际金融手段,通过建立国际统一的碳定价体系,以发挥其金融引导作用。基于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对《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第六条的谈判结果,达成建立全球统一的自愿碳市场的初步共识。由于碳配额事关国家发展的主权,特别是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离不开一定程度的碳排放,因此,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强制碳市场,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次,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于2016年通过了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该机制是基于民航业全球统一的强制减排市场,也是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制。该机制认可黄金标准、核证减排标准(VCS)、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气候行动储备协议(CAR)等自愿减排的碳信用,即允许航空企业通过购买上述自愿减排产品抵消其碳排放。中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产生的碳应用,可以进入这个市场交易获取收益。当然,目前还有一些政策问题需要解决。CORSIA机制在2021—2023年开启试点阶段,2024—2026年为第一阶段,可自愿参加,2027—2035为第二阶段,须强制参加,包括中国的规模化航空公司,都将被纳入全球统一的强制民航减排交易体系。2027—2035年,如果所有主要国家均参与CORSIA,该市场对全球碳信用的需求大约在25亿吨左右,这对中国新能源企业而言是一项巨大利好。

再次,国际金融界组织与人士正在构建国际统一的自愿碳市场供给标准,并推动扩大市场规模。自愿碳市场目前存在有两个问题:一是标准不统一,二是需求规模太小。因此,包括国际金融协会在内的国际金融界组织与人士,建立了国际自愿减排市场规模扩大工作组(TSVCM),一方面,建立统一的自愿碳市场标准,为市场提供高质量、高诚信度的VER产品;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高透明度、高流动性的自愿减排市场,扩大市场需求,提高流动性,这对新能源产业同样也是一个利好。

此外,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计划从2027年正式开始实施,向出口到欧盟的钢铁、铝、水泥等多种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强制征收关税。尽管目前欧洲深陷俄乌冲突,但其碳交易价格仍然保持在80欧元/吨左右,甚至2022年上半年一度接近100欧元/吨。到欧盟征收碳关税时,碳交易价格肯定会高于现在的水平。即便按照目前的碳价格计算,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组件基本上已没有任何利润。此外,美国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向其新能源和气候复苏产业终端补贴3690亿美元,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收益与风险产生较大影响。

在上述背景下,欧洲能源交易所(EEX)、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新加坡Climate Impact X(CIX)、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香港交易所(HKEX)都推出了面向全球的碳信用标准合约产品。这说明如果中国企业在海外拥有新能源资产,就可以通过开发碳资产在上述市场中交易,获得一定收益。

中国自愿碳市场发展现状

从2005年开始,中国碳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2012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原始资金,这段时间中碳减排11.02亿吨,每吨减排产品(CER)价格约为100元,收益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第二阶段是2013—2020年,中国在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广东、湖北、深圳、福建、四川开展了区域碳交易试点,但试点的交易规模、价格、流动性有限。从2021年开始,发电行业首先被纳入了全国统一的强制碳交易市场,市场配额总规模45亿吨,被分配在电力行业中年排放量2.6万吨以上的2162家发电企业中,当年交易量不到2亿吨,交易金额不到100亿元,换手率不到2%。客观地评价,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统一的强制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完美收官,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了企业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当然,与欧盟碳市场相比,中国碳市场在规模、价格、流动性、投融资功能上还有一定差距。2021年,欧盟碳市场的配额只有中国的1/3,交易量却超过100亿吨,交易金额超过68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万亿元),换手率高达770%。当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金融机构以银行业为主,碳市场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与水平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新能源企业目前主要还是在自愿碳市场获得收益。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现有的9个交易机构累计交易4.43亿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金额超过40亿元,单价只有10元/吨。相比全国碳市场配额配额价格约为50元/吨,中国注册CDM项目产生的减排量(CER)价格为100元/吨,我国自愿碳交易市场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未来,八大行业全部进入我国强制碳市场后,配额会达到70亿~80亿吨,是欧盟碳市场的5倍以上。如果我国强制碳市场循序渐进地实现金融化,交易量与交易金额可能会分别超过600亿吨与10万亿元。因此,如果80亿吨碳中有5%可以通过采购抵销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可创造4亿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规模,若以200元/吨碳价计算,交易金额可达800亿元。

2021年,国务院赋予北京绿色交易所更高的使命:在承担全国自愿碳市场减排等碳交易中心的定位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交易所,建立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希望全力以赴地推动建设有效性、稳定性、流动性的全球自愿碳市场建设,搭建全球性碳信用交易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具有透明性碳信用产品, 积极探索绿色资产跨境转让,探索国内碳信用广泛用于国际抵消,同时借鉴国际碳市场中碳金融产品等成熟经验,积极开展自愿碳市场的碳金融创新。北京绿色交易所作为全国自愿碳市场的交易平台,将全力以赴地为企业新能源资产的碳收益提供服务、作出贡献。

总之,在碳中和与碳关税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碳市场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院士统计研究,2021年中国能源消耗约占全球的26.5%,碳排放接近全球的30%。中国的煤耗约占全世界的52.8%,超过全球的一半,碳排放比美国、欧盟与日本的总和还要多。以中国的经济、能源与金融结构,实现碳中和的压力巨大。

我们同样也拥有机遇。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新能源体系,2021年,新能源装机总量超过6亿千瓦,约占全球的80%;储能产能约占全球的70%;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占全球的60%;新能源电动车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中国广阔的市场、充沛的新能源资源、成熟的产业链,同时拥有一批世界级的新能源企业。总之,中国碳中和与碳市场“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对策绿色金融”。因为国际碳中和有点类似于奥运会,各国都在竞赛,竞赛低碳技术、竞赛低碳产业、竞赛低碳金融,虽然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包括在观念上、在利益上还无法达成全部共识,但是毫无疑问,碳市场,特别是自愿碳市场对于碳中和具有重大的溢出效应、激励机制。如何将中国超过100亿吨的碳排放进行中和,同时将我们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发展得技术更高、速度更快、实力更强,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碳市场。

据研究,人类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后依赖于债券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依赖于股票市场,这一次工业革命除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还需要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碳市场的支撑。如果中国能够将碳市场做大做强,就可以以最低成本与最高效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当然,这一切的一切还需要时间,中国碳市场不可能马上就具备很大的规模、强大的流动性与很高的价格,但我们充满希望。

来源:人大重阳

阅读 230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