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图片

李俊杰:就业驱动专业——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生态 建设方案解读

作者:专注产教融合16年 华晟经世 时间:2019-10-29 点击数:

10月17日的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上,华晟经世人力资源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李俊杰作了《就业驱动专业——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生态建设方案解读》的主题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从目前来讲,中国的高校是每一年输出人力资源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人力资源供给渠道,在任何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的人力资源不可或缺。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专业开设情况,35所高校获批人工智能专业,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意味着131所高校有近15000名新生入学,相信2020年会有更多。由此引发一个核心问题,高校在做专业建设规划的时候,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都会提到需求驱动,而需求驱动往往讲的是大环境、大需求,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到哪个层级就业,就业的边界在哪里?就业的序列在哪里?

首先我从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几个目前AI应用方面的小案例。

1.64平方米的温室内,腾讯人工智能种出了6992斤大黄瓜,产量之高在中国农业种植史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2.京东猪脸识别,“AI猪”有了自己的“管家、厨师、安保和医护人员。

3.百度跨年龄人脸识别,中国首例利用跨31岁人脸识别寻回走失儿童。

4.近两年在浙江温州的某个地方推行出租屋智能门锁,在锁中装上摄像头,图像识别的内容与公安部的数据库连接,结果安装好智能门锁的第一天就抓到一个藏了13年的毒贩。

从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AI给中国现有的产业所带来的提升和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有人说,现在我们做实体经济是非常绝望的,为什么绝望?因为AI和互联能够把中国现有的实体产业重做一遍。

 

01 全球AI产业分布

根据腾讯研究院《中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中国和美国站在全球AI企业的第一梯队,从企业数量上来看,中国总数约占美国的50%;从发展层级来看,美国的AI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技术层和基础层,中国的AI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其中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是发展最好的,从业人数约占60%;从AI高校分布来看,全球有367所高校在研究人工智能,AI领域的人才数量约有10万人,其中约6000名是专业学者,7万余名是相关专业在读学生。在367所高校中,美国拥有168所,占全球总数45.7%;在学术能力排在世界前20的高校中,美国占14所。

中国AI产业分布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整体AI核心产业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就是北上广深杭,其中北京是最主要的区域产业聚集地,基本占中国产业界的50%。

二是近十年中国在全球AI专利数量上绝对领先,中国的专利数量是美国的2.27倍,其中六万多件专利中,23%是发明专利,61%是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专利。整体上来看中国AI专利数量基本上和产业企业的聚集地域分布在同一个数据对应的序列,仍以北京为主。

 

02 中国AI人才需求

首先看几组信息:BOSS直聘数据显示:2018年AI人才需求量为2017年的2倍,是2016年的5.3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复合增长率超过200%,其中北京的AI人才需求占比44.7%;腾讯-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保守估计,截止2017年10月,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多需求少,人才需求仍集中在行业的头部公司,A轮以下公司招聘量仅占比27.2%。

 

03 中国AI人才供应现状

AI人才供应飙升,缺人现象却更加严重。BOSS直聘数据显示:过去三年,我国期望在AI领域工作的求职者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但是相关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在滤除“高水份”求职者后,AI人才供需指数仅为0.6左右(部分核心岗位:如图像识别工程师人才供需指数不到0.4),由此看出我国AI人才不但严重紧缺,而且这种趋势正由于人工智能企业增多而变得愈发严重。

平均月薪2.58万,招聘薪酬水涨船高。过去三年,AI相关岗位平均招聘薪酬以每8%的速度增长,近8成岗位招聘薪酬超过2万元;五成职位招聘薪酬突破3万元。近50%的人工智能岗位的职位描述上会提到为员工提供股票期权。

从中国AI人才供应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从事AI工作的人才中,有89%来自于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大学,贡献AI人才最多的院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另一方面AI技术牵扯到大量交叉学科,从事AI的人才中,理工科背景达到85%以上。近2年,随着大数据价值凸显以及其在人工智能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除计算机专业外,数学及物理相关专业人才占比已提升19.6%。

那么在AI产业发展的趋势下,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建设应该如何定位?ICT是AI核心产业发展的基础,智能化是ICT产业确定的技术演进方向。如何满足ICT产业智能化演进带来的人才的迭代与冲击;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驱动ICT产业人才模型及结构的迭代与冲击?如何设计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发展定位?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04 供应强行输出

目前大部分技术专业的申报可能是供应强行输出,先建设专业对外招生,等到学生就读一两年后,再找企业合作。专业建设的逻辑一般包括技术题材驱动、社会热点驱动、政策倡导驱动、呼应专业目录。这里应该补充一点,那就是就业驱动。专业学生未来毕业后,就业领域是什么?就业企业群是什么?就业岗位群是什么?核心典型工作领域是什么?就业支持专业长期发展规划是什么?以此倒推,专业建设中应该投入什么资源,来支撑专业的技术发展,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场地。

 

05 就业驱动专业

基于此, 我们提出一个基于就业驱动专业建设的解决方案,来服务专业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组织、实习就业、毕业后三年的反馈。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做什么?

01 调研分析,精准指向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

基于区域泛AI产业人才需求报告,明确专业定位。首先界定专业服务的地理区域,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基本走势、区域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区域教育市场供给数据,明确专业定位,建设基于协议关系的企业群,再分析教育受众者,明确人才定位,匹配产业核心岗位,最后分析区域产业人才供需指数,控制专业规模。

02 运营维护,构建岗位需求的人才供应的强关联

基于协议合作关系,经营企业与人才培养过程服务,主要包括:联合建设泛AI行业通用及专业序列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实施每年1次常态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每年20位行业专家入校,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互动及评价;企业入校实施按需培养;开放实训基地,提供新华三集团培训认证服务;驱动新华三集团生态企业的人才双选/伙伴实习生计划;开展就业岗位跟踪分析,反馈闭环。

 

06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生态

基于头部企业驱动、地方产业驱动,社会影响力驱动来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生态。

01 头部企业驱动

我们提出2+3+N“良材计划”,构建教育支持新华三的市场新生态,构建教育支持新华三集团客户的人才新生态。在五年时间里,联合100所高校培养出30000名AI工程师。

那么如何理解“2+3+N”?

2种人才补充基础方式,驱动新华三集团面向10000+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人才双选”和“伙伴实习生”2种方式,让招聘向前一步,5年完成培养输送30000名AI工程师。

3类人才生态中的关键角色补充,驱动新华三集团,面向10000+生态合作伙伴,提供“售前”、“售后”、“服务”这3类新人在新华三集团AI人才生态中的关键角色的补充。以新华三集团认证作为赋能标准向前一步,助新人来提升。

N种方式的能力进阶,驱动新华三集团面向2000+系统集成企业在职员工,提供销售、技术、服务N种培训认证赋能行动。

我们如何去实施?

驱动新华三集团,牵引10000+生态合作伙伴的精准对接,发布”区域AI产业人才供需计划”,以省为单位,每年举办2次双选会,提供总计30000名精准培养的AI工程师;

驱动新华三集团,每校每年引入20家AI行业企业、30位AI专家入校进入课堂,驱动专业与企业之间的日常互动,形成学校专业建设和新华三集团AI产业人才培养的共生关系。

驱动新华三集团,基于“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授权培训中心”,覆盖半径200公里范围内新华三集团生态合作伙伴、集成商及客户提供系列培训认证赋能活动,推动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为AI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华晟经世驱动,面向全国12000余家信息系统集成商,基于协议的合作形式建设”区域AI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提供“主动式人力资源成长解决方案”。

02 地方产业驱动

支持高校主动服务于当地AI产业新形态,促进政府支持高校及产业协同发展新局面。

拓耕市场,科研反哺专业发展

基于新华三集团响应市场需求的项目,与高校师资组建团队,面向区域内行业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完成方案设计、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实施,最终通过全球销售渠道或合作院校的自我推广,产生具有市场价值的行业应用成果。

双向赋能,建设服务型专业

由学校主动发起资源共享服务于当地AI产业企业。基于“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通过学院实训平台开放、课堂开放、科技项目开放等形式开展双向赋能活动,实现与当地产业良好的互动。

政府牵引,构建当地产业智库

当地政府驱动,支持构建产学合作支持AI产业发展,围绕当地AI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科技立项、产业政策、经费支持等方面,以整合的资源、技术为本地AI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03 社会影响力驱动

每年实施1次AI产业人才生态计划,发布1本AI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为政府机构、学术研究组织、行业协会、广大求职者与制造业相关企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在这个解决方案下,在建设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时,具体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首先基于新华三集团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事业部,由新华三集团和华晟经世来牵引,整合省级、地市级的企业以及12000家生态企业,包括没有和新华三集团合作的企业以及新华三集团终端的客户等资源。我们提出中台保障策略,基于两个行业的头部企业来整合资源,来对各个新华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就业驱动专业来提供支持,我们在中台建设资源池,基于各个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需求,在资源池里做资源的匹配和选择,这样做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在传统过程中所有的高校都是单打独斗,大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以新华三集团为例,可能同时有十个学校在联络新华三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现在基于不同方面的人才需求,由集团层面统一对接企业,把这些企业纳入到资源池中,在每个学校需要什么资源的时候,只做同一个对接,避免资源重复利用。第二我们要消除业务孤岛和数据孤岛,不是一个学校对接整个产业,产业由中台来对接,然后再赋能到各个当地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在这里面,华晟经世的价值是什么?连接。一方面支持新华三集团产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新华三集团销售市场的新生态,支持新华三集团在系统集成领域和客户人才的培养生态;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新华三集团的业务,驱动新华三集团的资源,赋能高校的生态环境建设,把专业建设在产业企业的环境上,让专业发展扎根在行业企业中。

 

 

 

-END-

 

■原创声明

本文及视频系华晟经世公众号原创内容

华晟经世独立拥有或与相关内容作者共同拥有

其版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

转载须注明华晟经世及本文作者

 

Copyright? 2019 南宁学院产教融合 桂ICP备11008250号